「我不讓旁人決定我是誰,我要為自己做決定成為誰。」—艾瑪.華森(Emma Watson)
職場上有一類人,當老闆交辦任務,他會等著老闆/同事提供作法,從不自己獨立思考想想要如何處理這類的問題。
不習慣依賴他人
一個優秀的工作者,公司花錢是請自己去解決問題,而非被動的要公司/主管告訴自己如何解決,如果這樣,公司何必請自己去工作?主管自行解決不就好了?
在職場看到這類人,會很習慣依賴他人劃重點、給答案,
久了,當真的發生問題時,卻無法獨力思考去真正解決問題。
一天,E主管在工作群組交辦新產品上市的訊息,請組員自行先去了解新產品的內容。
平時 "意見很多" 的小美在群組秒回E主管:
「這個新產品的上市時間?重點是什麼?需要注意什麼? 跟我們組有關係嗎?會不會被業務問到產品問題?」
這樣連珠炮彈式的問法,小美秒回主管,並不是提供產品的建議,或許她問的問題在主管提供的訊息都有,只是小美連看都沒看就一連串的問題,讓E主管很頭痛。
小美平時的 "意見很多",不是提供正面的建議,而是類似這樣的 "意見",對自身、全組工作沒有幫助,有時為了反對而反對,有時不自己先吸收內容,等著他人給答案,在主管眼中是頭痛人物,自然她的績效就不會好到哪裡去。當問題發生時,她反而不知所措,急忙忙去詢問他人該如何處理 ⋯⋯
另一個是小陳,剛任職沒多久,雖不是應屆畢業生,但對於任何事情都抱持著好奇及求知的態度,一定會先將公司或主管的訊息看完後,再針對有問題的部份一一列舉,等到組會議時提出討論、或請教資深前輩、或平日裡會請教主管。因為小陳對於產品的全盤了解,等到問題發生,能快速針對問題著手解決。
看看以上的例子,很明顯可以看出差異點,小美老是依賴他人給答案,小陳靠著自己自主性地了解訊息與產品內容,一旦問題發生時,兩人的處理結果是可想而知的。
職場不是學校,可以一直無限犯錯跟學習
呼應本文前言,職場並非繳交學費的學校,當在應徵面試時,公司及主管都會問問題:
你的優點是什麼?
你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利益及好處?
你能為公司做什麼?⋯⋯
這些問題代表什麼?代表:
公司花錢是請自己來解決問題,自己並非是繳交學費的學生來學習東西!
在職場上,沒有人有義務要告知自己任何事情。
職場不是學校,公司及主管不會無限容忍自己一直犯錯、或像學生一樣在公司學習東西。要學習職場內的東西,應該是自己在平日裡靠著觀察或請教,默默吸收、自行成長。
如果自己無法成為一位解決專家、解決大師,那更不能造成公司或他人的困擾,而成為別人眼中的麻煩人物。
讓自己慢慢練習去獨立思考,換個想法及做法,不讓別人定義自己是哪種人。



